“普通院校5000元,重點院校6000元,211工程院校7000元,985工程院校8000元,清華、北大、電子科大9000元。”這麼明碼標價是乾什麼呢?原來這是近日在廣東省2015屆高校畢業生本科生的一場招聘專場中,深圳一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開出的技術類新進應屆生的薪資標準。(11月23日中國廣播網)
  若說這種做法“不公平”,但其中至少沒有類似“蘿蔔招聘”的量身定製;若說“以貌取人”,也無法對應權力徇私的主觀惡意。要我說,這就像一個不缺錢的主兒,在不識貨的情況下,只買貴的不買對的。可能因為這個企業是“國家級”的,在招聘員工時,就像添置辦公用品,只註重品牌而不講究實用性。
  如若這樣,問題又來了,招聘員工畢竟不是添置辦公用品,大品牌如果不實用,僅當做擺設的話,企業和員工兩頭都糟蹋了。如果這家高科技企業多得是有技術而沒文憑的人,促進企業的發展不缺人才只缺人員資質,那麼,引進名牌大學的畢業生,就當美化企業的招牌,應付相關的資質審核。但如果真心想通過招牌高學歷的應屆畢業生充實企業的發展實力,那麼,按學校等級定薪酬,必將固化企業的活力。
  普通大學一樣有英才,重點大學也難免有庸才。如果按照院校等級定薪酬,如何平衡實際付出和報酬的關係?假如招聘到一個徒有虛名的名牌院校畢業生,在工作中一副高不配低不就的模樣,薪酬卻比業務能力很強的普通院校畢業生高,這樣的職場就有點像官場了,只憑資格和級別“吃飯”。這一個是現代企業的大忌。雖然這種做法不含什麼私心,但卻違背為了按勞取酬的分配原則。更重要的是,如果按照院校等級定薪酬,企業內部就會失去競爭活力。這種“固定工資”,既可能讓高端收入員工故步自封,養尊處優,而且讓低端收入員工自甘落後,不思進取。企業的發展潛能可能被抹煞,競爭活力就會被固化。
  讓人無法理解的是,一個高新技術企業,為何會在招聘中採用這種“開價”標準?難道因為是“國家級”的,在資本實力上占優勢,無需精打細算人盡其用?因為,這樣的“開價”,很像是不怕花冤枉錢的“廣種薄收”,也不怕高薪養幾個名不副實的“品牌貨”;更可能因為企業的優勢,也不怕普通院校的畢業生會計較這種不公平的待遇。但這種做法,最終對企業自身不利,把一個以實力比拼的職場,變成了“英雄只問出處”的名利場。
  在當前的企業招聘中,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註重應聘者的實際能力,以致讓職業學校變得看好。而該公司總部相關工作人員表示,按照不同級別院校來區分應屆畢業生起薪,是該公司一貫的薪酬制度,不存在不公平一說。這可能因為這樣的企業還沒有真正進入市場競爭狀態,沒有真正完全靠自身實力求生存和發展的壓力。事實上,無需精打細算挖潛力,無需通過公平的制度激勵員工積極性和創造力的企業也是存在的。比如某些國有企業,無論高管或員工的薪酬都是與社會脫節的。至於“不存在不公平一說”,這不是光憑有沒有主觀故意,而是要看產生的客觀效果的。
  文/知風
  
  (辣味時評,一掃就行!歡迎各位親愛的作者關註紅辣椒評論官方微信!同時官方微信平臺將不斷推薦展示優秀作者!)  (原標題:按學校等級定薪酬將固化企業活力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x49kxzst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